妈,我这次考试考得95分呢!我比我同桌的分还高!”一回到家,孩子就兴致勃勃地和我说。

我一听到孩子的分数,虽然心理很高兴,但是我还是没有显露出来。我说:”95分,还可以啊,虽然这次你能考这么好,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下次就能考这么好啊!你还是要努力啊!你不能骄傲啊,你要时刻警惕紧盯着那些跑到你前面的那些同学……”

一说起让孩子努力上进,我就能好好久。但是孩子最不喜欢听我说这些话语,听了一会儿,他就急忙打断我的话:”够了,妈,为什么我每次有好消息告诉你,你怎么老是想着打击我呢!你真的好烦啊!”

上面这一幕,父母是不是感觉并不陌生呢?没错,上面那一幕几乎出现在我的现实生活中。孩子取得好成绩,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肯定孩子,而是打击孩子;孩子做错了某一件事情,父母的打击更是激烈。

让孩子变好要先“打击?”错了!锻炼“心理韧性”这样做才有用

问题来了,打击真的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吗?

 “打击教育”几乎无处不在

一般来说,父母采用”打击教育”的原因有以下两个?

1、 让孩子保持谦虚努力的态度

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采用”打击教育”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虽然父母会为孩子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和欣喜,但是父母担心孩子因为一次肯定和表扬就变得骄傲。父母最担心的是,孩子可能会失去之前努力奋斗的决心。

所以,为了让孩子保持努力上进的态度,父母宁愿不去肯定孩子,牺牲孩子的一点点喜悦。

父母也会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孩子,孩子虽然也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,但是对于一个认知、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,孩子会更加在意父母对他们的看法,并且把绝大多数不好的语言放在心上。

让孩子变好要先“打击?”错了!锻炼“心理韧性”这样做才有用

2、 锻炼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

“心理韧性”被定义为是一种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们在任何条件和环境

下如何面对挑战,处理压力的一种性格特征。父母一味地打击孩子的第二个原因,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打击来锻炼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。

大多数父母认为,锻炼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肯定就是要让孩子挫折中进行,而打击就是一个较为简单直接的挫折。如果孩子能够不畏惧打击,那么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肯定会大大提高。

然而,父母大都是往好的方面去考虑,没有想过如果孩子畏惧打击,不能从打击中走出来,那又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。

 “打击”教育只会把孩子”打趴”

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话题:如何面对父母的打击教育?

回答这个问题的人,大都讲述了自己在小的时候,被父母打击的经历,几乎没有人回答肯定这种教育模式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回答就是,一个女生说,虽然自己明白父母的打击是为了我好,但是童年经受的打击却一直维持到现在。

那么,”打击”教育到底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一个负面的影响呢?

让孩子变好要先“打击?”错了!锻炼“心理韧性”这样做才有用

1、 变得自卑叛逆

叔本华在《人生的智慧》里说过这样一段话:

“我们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,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。

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,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,半数以上来自这方面的忧虑。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再作怪。”

孩子年纪再小,也有自尊心。想想父母遭到别人的打击时,父母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,那么孩子的状态也与父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。

孩子听到打击的语言,难免会感觉到担忧和害怕,孩子会将这些语言当成真实的语言,并且放在心上。”啊,原来我真的就是那么差啊!”每一次的打击都是在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孩子会变得自卑。

而且,孩子还会变得叛逆,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需求,不如就破罐子破摔。

2、 与父母疏离

父母的一个个打击都是一把把尖刀,坚实地扎在孩子心上。童年受到的心

理阴影,会一直跟随着孩子长大。就算未来孩子能够自己和自己和解了,但是那些伤疤却永远都不能磨灭。

这些伤疤是孩子与父母疏离的主要原因。有些孩子会对父母感觉到恐惧和讨厌,也不愿意和父母待在一起。毕竟,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成天只会打击自己的人待在一起。

时间一长,孩子与父母就形成了一道不可横跨的沟壑。

让孩子变好要先“打击?”错了!锻炼“心理韧性”这样做才有用

3、 没有抗挫力

在目标设定方面,心理韧性强的人能够更容易达到目标,更好地做多个项目的管理。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变化,还有在面对失败时会说”我能做得更好。”

然而,以上两个方面绝对不是依靠”打击教育”就能训练出来的。

打击教育并不能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,相反,它还会降低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。父母的打击会让孩子产生一种”我不行”的心理,以这种心理去面对挫折,孩子绝对不可能战胜挫折。

如果从行为上来解释,心理韧性强的人们会有”我能行”这样一个积极的心态,更积极地应对变化和挑战,更积极地投入。

父母应该运用正确的方式锻炼”心理韧性”

如何锻炼孩子的”心理韧性”?这里有三个建议:

1、保持一颗平常心

日本绘本大师来中国办新手签售会,有家长就焦虑地问:”大师, 看了您这么多的绘本,感觉你是很懂孩子的人,那么,我该如何把孩子培养得像您一样优秀呢?”

大师很疑惑地说:”为什么要把孩子培养成我这样呢,其实,真正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仅有3%,大多数的孩子穷尽一生也就成长为一个普通人。

虽然每一位父母都有”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美好的心愿,但是父母不能

不考虑现实,大多数的孩子穷尽一生也就成长为一个普通人。

如果父母能够把握这一点,那么父母也就不会随意打击孩子了。因为,打击也是父母对孩子”高要求”的体现。父母应该放宽自己的心态,保持一颗平常心,这样既能减少家庭矛盾,又不会把孩子逼地太紧。

让孩子变好要先“打击?”错了!锻炼“心理韧性”这样做才有用

2、采用”鼓励教育”

其次,父母应该采用”鼓励教育”。鼓励是一个中立,但是又带有正面意义

的一个词语,它不像表扬和赞美那样过于正面,也不像打击和批评那样过于负面。父母既不用担心孩子太骄傲,也不用担心孩子太过于脆弱。

所以,我建议父母多多采用”鼓励教育”,当孩子做得不太好的时候,父母可以鼓励孩子;当孩子做得不错的时候,父母也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。多数情况下,孩子听到了父母的鼓励,都会变得更加积极上进。

3、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

最后,父母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心理。竞争既是一个褒义词,又是一个贬义词。竞争会带给孩子压力,但是也会给孩子带来成长。然而,国人通常把竞争当成一个贬义词。

所以,帮助孩子建议一个良好的竞争心理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
父母应该告诉孩子,孩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竞争,而且,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输有赢的。孩子不应该过于纠结在竞争的结果上面,而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过程的完成上面。

比起一个结果,更重要的应该是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,这一点才是难能可贵的。

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总会有骄傲和被打击的时刻,关键是引导孩子,让孩子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内心坚韧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