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庭教育中,家长是施教者,孩子是受教者。

两者的关系,与其说是单向推动,不如说是相互促进、共同进步。

在教育孩子的同时,家长也需要不断反思、及时改正错误的教育方式。

下列家庭教育中常犯的7种错误,家长您中招了吗?

1

对孩子缺少耐心

孩子怎么这么多疑问?为什么总是教不会?

很多家长,在谈论教育时头头是道,在实践中却败给了“耐心”二字。

理解家长们盼子成才的心情,但必须要明确: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,都是由无知到熟练、由懵懂到明理。

急功近利、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,在短期内或许能取得一定成效,但从长期来看,孩子很容易养成逃避困难、急躁易怒的坏习惯。

给孩子多一点耐心,对孩子设立符合实际的期望,避免将其他事情上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孩子,家长的耐心将助力孩子的成长!

2

常拿孩子做比较

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、特长多,而自家孩子毫无长处?

为了激起孩子的斗志和干劲,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。

家长激励孩子上进的初衷是好的,但频繁的比较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。

多发掘孩子的潜力和擅长之处,多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和孩子一起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目标和实施计划……家长要做的,是让孩子自发、自主地向优秀者看齐。

另外,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,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,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自省和改进。

3

重结果而略过程

说起孩子的学习,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便是考试分数。

不可否认,分数是衡量学习情况的一大指标,。然而,家长也不能忽略分数反映出的过程问题:

孩子成绩不理想,是因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?学习方法没用对?解题格式不标准?还是缺乏良好的考场心态?

明智的家长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,他们不会反复念叨孩子要考高分,而会和孩子一起找准问题所在,及时做好引导教育,使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补足和改进。

结果是过程的集中体现,抓好过程,结果自然就会跟上,孩子的学习同样如此!

4

不注重家校配合

孩子在学校就交给老师了,有什么问题老师肯定会主动沟通!

几乎所有家长都会和孩子聊学校的事,但只有少部分家长能主动与老师交流、在家长会之余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。

那些与老师联系较少的家长,看似对老师、对校园教育十分信任,实际却是对孩子教育的不上心、不负责。

老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,难免会有疏漏,这时,家长更应该主动与老师沟通,促使家校教育做到相互配合、互促互进。

教育孩子是家长毕生的事业,家长重视家校配合,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!

5

忽略孩子的意见

为孩子做决定之前,你会主动询问或倾听孩子的意见吗?

在大多数家长看来,孩子的认知和经验都远不及大人,所形成的观点往往不太成熟,全盘替孩子做决定再合适不过。

确实,家长以安排任务的形式让孩子做某事,既省事又省时,但这会害了孩子!

在笔者看来,家长培养孩子的根本目的,不是让孩子成为只会埋头照做的“机器人”,而是让他们成为有想法会思考、能独立生存发展的个体。

为孩子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,倾听他们的意见,不立即反驳,多与他们交流和商量……家长应该这样做!

6

为孩子包办一切

看着孩子折腾半天都做不完、做不好,你会怎么做?

有的家长直接上前帮孩子完成;有的家长选择袖手旁观;有的家长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,并给予适度的指导和示范。

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做法百害无一利,表面看提高了效率,实则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、拖延、推卸责任的坏毛病。

同样的,任由孩子的做法也不可取,家长应该教给孩子方法和技巧,并借机锻炼孩子的各项能力(抗压能力、解决困难的能力、总结反思能力等)。
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,唯有掌握技能,孩子方能可持续发展。

7

没做好榜样力量

当你劝诫孩子不要沉迷游戏时,你自己有没有放下手机?

嘴上和孩子说着一套,自己在实际中却做着另一套,有很多家长都犯了这样的错误!

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,家长的言行举止,不论好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。

当看到家长言行不一,家长说教还有说服力吗?孩子还会把父母视为权威和榜样吗?孩子还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是非观念呢?

要想孩子如何,家长首先要做到。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力量,只有以身作则、严于律己,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、修炼好品行。

最理想的教育,应该是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、互相促进。

上述7种常犯的错误,有则改之、无则加勉,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!